天空体育网

欢迎来到足球的世界

足球与物理力学

以下文章来源于图形公式不烦恼 ,作者陈奎孚

图形公式不烦恼.

这是中国农业大学陈奎孚教授的个人公众号。公众号也发布他对所执教的课程(理论力学、公式图形不烦恼、专业英语、机械振动等)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对教学、科学和哲学的感悟。他从事大学招生咨询宣传十一年,对新高考和志愿填报有深度思考。

一、香蕉球

利物浦足球俱乐部前经理比尔·香克利(Bill Shankly)曾说:“足球与生死无关,但有比这更重要的。”

许多球迷会记得历史曾经发生一次任意球,那是巴西罗伯托·卡洛斯(Roberto Carlos)在1997年夏天的法国一次比赛中所表演的。球距对手球门约30 m,位于右边。卡洛斯将球提到最右边,一开始球的位置在防守方人墙后至少一米。站在球门几米处的球童觉得没啥惊奇,低头开小差了。然后,几乎神奇地,球向左飞以一个神奇的弧线球门的右上角。现场球员,守门员和新闻记者都瞠目结舌。

显然,卡洛斯一直在训练场上练习踢球。他凭直觉知道如何通过以特定的速度和特定的旋转踢球来踢弧形球。当然,他可能并不了解这背后物理的系统知识。

瑞利爵爷(Lord Rayleigh)最先对空气旋转物体横偏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将这种现象归功于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马格努斯(Gustav Magnus)在1852年所研究的工作。马格努斯当初研究对象是为什么旋转的壳体和子弹会偏向一侧。事实上,足球的弧形球也是这个原理,棒球,高尔夫球,板球和网球等等也是这样。

来看下图,图中足球是旋转的,旋转轴与空气流场的流动方向垂直。因为球有旋转,所以球的不同部分相对空气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快一点,有的地方慢一点。根据伯努利原理,在快的一侧将引起负压力。在慢的一侧效果相反。这样,力就不平衡了,从而球就飞偏斜。通常称飞行中球的这种横向偏转为“马格努斯效应”。

在空气中飞行的旋转球上受到的力通常分为两种:升力和阻力。升力是对应马格努斯效应的向上或向侧的力。阻力的作用方向与球的运动方向相反。

让我们计算出任意球的作用力。假设球的速度为25–30m/s,旋转速度约为每秒8–10转,那么升力约为3.5N。足球质量一般介于410–450g,这意味着它的加速度约为8m/s2。由于足球飞行30 m时间约为1 s,因此升力可能会使球偏离其正常的直线路线多达4 m。

二、电梯球

早些时候,让足球守门员头痛的是“香蕉球”。这种球看似抛物线球,踢向某一个方向,但实际上它不会沿着完整的抛物线路线走,而是在下落的过程中会发生偏转,让守门员难以判断和接招。但近些年来,比“香蕉球”更让守门员头痛的则是“电梯球”。

这种球一开始就获得了强大的动能,所以一开始就高速沿直线前行,但由于空气气流的影响,这种球在飞行过程中会颤动:忽左忽右或忽上忽下,最后会以更大的陡度急坠.好像电梯一样急上急下,让守门员难以招架。因此人们称之为“电梯球”。

世界著名球星C罗就擅长踢这种球。这种球最大的特点是起始速度非常快,球速竟然达到骇人听闻的103千米/时。分析显示,为了让球获得高速度,C罗的秘诀是,发球时一般把球的气门芯放在正对自己脚的偏下正中的位置,因为这是球最硬的点,所以获得的冲击力比其他点要大很多。

那么“电梯球”为什么会出现急坠现象呢?美国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冯·卡门漩涡”造成的。这种漩涡是流体力学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稳定的某种流体一一如空气.绕过某些物体时,物体两侧会周期性地出现旋转方向相反、排列规则的双列漩涡。后来人们用它的发现者德国科学家冯·卡门的名字命名了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常可遇到,如水流过桥墩,风吹过高塔、烟囱、电线等都会形成。

对于高速运动的足球来说,当出现这种漩涡时,漩涡对足球会产生一个周期性的交替变化的横向作用力,对足球左推右操——这才出现了颤动;当这种作用力的频率与足球的颤动频率相接近,就会引起共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会让足球急速向下掉头—这才出现了急坠现象,“电梯球”便由此产生。

三、踢球不误收诺奖

物理牛人玻尔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后,很快就成了哥本哈根大学足球俱乐部的明星守门员,他习惯在足球场上一边心不在焉地守着球门,一边用粉笔在门框上排演着公式。玻尔后来进入科研机构,专心于原子物理研究,但他仍不忘心爱的足球,业余时间常把踢足球当做休息,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科学家球星”。不过他也有分神的时候,据丹麦AB队史料记载,在一场AB队与德国特维达队的比赛中,德国人外围远射,玻尔却在门柱旁边思考一道数学难题。

1922年玻尔荣获诺贝尔物理奖时,丹麦一家报纸曾风趣地报导说:授予“著名足球运动员尼耳斯·玻尔”诺贝尔物理奖。

玻尔足球和物理学都很精彩。是不是让咱们的男足们也学点物理啥的,到时候不管是诺贝尔奖,还是走出走出国门,弄成哪一项都行。

四、钱伟长:是不是力学学得好了,球才踢得好?

钱伟长是个十足的偏科生,他高考的总分225分,语文和历史都是100分,其他的几门才25分,尤其是物理只考了5分。大学里的老师教授们都觉得这真是一个人才,因此清华历史系还是破格录取了。

钱伟长在清华里面身高估计是最矮的,他总是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但是钱伟长才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还是我行我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跑去跨栏,还跑出了13.4秒的百米跨栏好成绩,是1933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跨栏项目的第三名。要知道钱伟长比起跨栏也就高出了30厘米。但是钱伟长却不认为这有什么困难,还自己创造了钱氏跨栏法。

不过钱伟长并不满足于跨栏比赛的好成绩,他还跑去清华大学的越野长跑队,接着又进了学校的足球队。因为他身体很灵活速度又快,很顺利就进了国足,还当了主力左前峰。

在远东奥运会上,钱伟长还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国家足球队取得了冠军。爱好这些田径运动最终也让钱伟长收获了意外之喜,他的身高在他的坚持运动下又长到了1.65米。

END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面“蓝字”标题查看:

对麦克斯韦方程组拓展的评论王青教授:深入理解“拓展的麦克斯韦方程组”——2.0版王青教授:理解王中林院士“拓展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碰瓷”麦克斯韦:伽利略协变和洛伦兹协变电磁场论趣谈热点:运动介质洛伦兹协变电磁理论2021年《物理与工程》优秀论文、优秀审稿专家、优秀青年学者名单王青教授:源自苏格拉底的问题驱动式教育——在互动中共同学习和成长读后感:教育中的现实和远方王青教授:昨晚(6月9日),清华电动力学期末考试朱邦芬院士:“减负”误区及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物理与工程》2022年第1期目录乐永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美国物理实验教学及中美情况对比顾牡:对于重新制定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认识和体会朱邦芬院士:从基础科学班到清华学堂物理班朱邦芬院士:对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的思考李学潜教授:物理是一种文化李学潜教授:如何帮助物理系学生迈过从高三到大一这个坎穆良柱: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是科学认知能力培养穆良柱:什么是物理及物理文化?穆良柱:什么是ETA物理认知模型穆良柱:什么是ETA物理教学法吴国祯教授:我的国外研究生经历印象——应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纪念活动”而写

陈佳洱,赵凯华,王殖东:面向21世纪,急待重建我国的工科物理教育王亚愚教授:清华物理系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葛惟昆教授:关于中外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安宇教授:为什么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需要改变安宇教授:其实教学就是积累的过程刘玉鑫教授:关于本科生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和教材编著的一些思考沈乾若:重创理科教育的美加课程改革Henderson C:美国研究基金支持下的物理教育研究及其对高等物理教育的影响《物理与工程》期刊是专注于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1年创刊,欢迎踊跃投稿,期刊投审稿采编平台:

http://gkwl.cbpt.cnki.net

欢迎关注

《物理与工程》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足球与物理力学》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Powered By Z-BlogPHP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