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连胜勇夺“小苏超”冠军
南京足球小将踢出“双优”成绩单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严晓峰
日前,2025年江苏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U12组)的比赛中,南京市“小男足”勇夺冠军。
在这项被称为“小苏超”的比赛中,孩子们用优异的表现,为南京火热的足球氛围再添一把火。更令人欣慰的是,在 “体教融合”“学训并重” 的培养模式下,学习与训练间的壁垒被打破——南京很多足球小将不仅球技出众,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
全胜夺冠,青训体系开花结果
江苏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有别于校园足球联赛,专业属性更强。参赛队伍均为江苏各设区市市队,会聚了省内12岁的足球精英。本次比赛中,南京娃展示出强大的实力,以五连胜最终夺冠,5场比赛总计踢进了45个进球,只丢1球。
“这个冠军的含金量很高,是我市足球青训的重要成果。”南京市足协相关负责人说。
球队主帅李炽表示,他从2023年起就开始带这帮孩子,队伍在一起磨合的时间比较长,对这次比赛的准备也比较充分。为了备战本次比赛,球队冒着高温,坚持一天两练。比赛中,针对各个对手的不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战术。决赛中面对苏州队,南京队在开局阶段迅速打进1球取得领先,最终以4:1战胜实力强大的对手。
从更深层的角度看,这次夺冠见证了南京足球青训体系的厚积薄发——一套从启蒙到进阶、从操场到赛场的培育体系,在长期深耕中凝结出爆发的力量。
南京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坚持以校园足球为根基。目前,全市拥有足球特色学校294所,通过“小足球、大教育”理念推动足球融入学校教育,并且成功打造了三级竞训体系,通过“校长杯”“区长杯”“市长杯”三级联赛的贯通设计,构建了一条从普及到选拔、从基础训练到精英提升的科学通道,确保“好苗子”在不同成长阶段都能得到与之匹配的比赛历练和能力进阶。
目前,南京市每年有近20万人次的学生参加校园足球竞赛活动,构建了足球人才培养的“金字塔底座”,让人才储备始终保持活力状态。
学训并重,小球星也是小学霸
此次比赛,南京队的前锋李辰睿独进9球,夺得赛事的最佳射手。在决赛中,他连续踢进南京队的第二和第三粒进球,帮助球队锁定胜局。另一位队员车睿,同样表现不俗,决赛中正是他为南京队踢进第一粒进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名足球小将,不仅球技出众,学习成绩同样出色。两个孩子都就读于南京市传统足球强校——鼓楼一中心小学,并且还是同班同学。据了解,他们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李辰睿爸爸告诉记者,南京市U12男队中,大部分孩子成绩都很好。
球技高超、成绩出色。在南京市级各支青训队伍中,这样的小球员并不罕见。例如,南京市U10男子集训队,同样有很多“三好学生”。 来自南师附小的王家琪、江北新世纪小学的李宸栋,成绩都名列前茅。
“所有的小球员,他们首先是学生。”这是南京青训的共识。在学校,老师不会因为孩子“小球星”的身份,而在学习上放松要求。在球队,哪怕到外地比赛,队伍每天都会给孩子们留出专门的学习时间。
“尽管踢足球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但也倒逼孩子提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李辰睿爸爸说。李辰睿在学校会抓紧一切时间完成作业,放学后训练,晚上回家复习。在车睿爸爸看来,从学校、球队到家庭一贯倡导的“学训并重”理念,让孩子“偶尔因为比赛长时间缺课,也能在训练之余加班加点,自己努力赶上进度”。
双向奔赴,大小“苏超”球员相互激励
李家伟是“苏超”南京队后卫,也是南京U12男队的助理教练。每次结束“苏超”的比赛回到青训队,李家伟都会被孩子们围在中间,接受各种各样的“采访”。
类似场景,在南京U10“小男足”也上演着。“苏超”南京队球员戈伟是这支球队的主教练,在7月20日对阵扬州队的比赛中,他打进一记头球。“他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一位家长笑着说。
“苏超”的现象级火爆,对于足球小将们是莫大的激励。“我感觉他们现在训练的热情更高涨了。”李炽说。
今年5月31日,车睿随鼓楼一中心小学夺得“省长杯”冠军。作为奖励,在6月1日“苏超”南京队主场迎战无锡队的比赛,车睿和5名队友受邀到五台山体育场的主席台现场观战。“比赛开始前,主持人还专门向现场观众介绍了几个孩子,我儿子特别激动和自豪,也梦想着未来能够为南京队出战。”车睿爸爸说。
孩子们对“苏超”充满向往。反过来,他们夺冠的精彩表现,也激励着“苏超”南京队。
“苏超”南京队中,戈伟、李家伟、江涛、阮喆祥等队员,本职工作都是青训教练。8月17日,“苏超”第九轮比赛,南京队将在主场迎战盐城队。“孩子们夺冠了,咱们肯定也要加把劲。”一位“苏超”南京队球员说。
体教融合,“631”体系助力人才培养
放眼全国,足球青训普遍面临一个窘境:因为升学压力增大、职业出路狭窄等因素,青少年球员往往在12岁左右的小升初阶段就会退出系统化训练,造成足球人才培养出现年龄断层的状况。
何以破局?南京的实践是:加强体教融合,建设“631”体系——每县区至少布局6所小学、3所初中和1所高中,畅通小学、初中、高中相衔接的“631”一条龙足球特长生升学保障通道。并且,通过3+4(3年高中+4年南京体育学院本科)、5+2(5年南京商业学院大专+2年南京晓庄学院本科)联合培养计划,打通大学升学通道。
南京队U12的孩子,同样面临足球和学业的抉择。得益于“631”体系,今年秋季学期,队伍中的初一适龄球员,将整建制进入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学习和训练。这里是“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南京市足球青训中心”和“南京市足球特色学校”。
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李辰睿的足球天赋备受关注。李辰睿父亲告诉记者:“初一我们选择去浦口外国语学校,毕竟这个年龄段学习不能丢,南京给孩子们创造了不错的学习和训练条件。”
“球队接下来要备战明年的省运会,孩子们能够在一起训练和学习,教练和家长都更安心。”李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