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代后期至2010年代初,是阿森纳的一段特殊时期,当时阿森纳因财政压力(主要是新球场建设),不得不通过出售核心球员来维持运营,而多位队长级球星接连离队,形成了独特的“卖队长传统”,也是枪手球迷心中一段既心酸又充满黑色幽默的回忆。
被卖掉的队长们
帕特里克·维埃拉(2005年)
不败赛季领袖,阿森纳铁血精神象征,2005年转会尤文图斯,标志着阿森纳“卖队长”时代的开启,维埃拉离队后,阿森纳连续九年没有冠军,至今还没染指过联赛冠军。

蒂埃里·亨利(2007年)
阿森纳历史最佳射手之一,海布里国王,2007年加盟巴萨,球迷感叹“连亨利都留不住”。亨利曾说:“如果温格离开,我会立刻打包走人。”结果温格未走,他却先告别。
威廉·加拉(2010年)
唯一未被出售而是“白送”的队长,因更衣室矛盾(公开批评队友)被剥夺袖标,最终以自由身,免费加盟死敌热刺,成为枪迷眼中“叛逃队长”。
塞斯克·法布雷加斯(2011年)
出身拉玛西亚青训,温格亲手培养的“枪手太子”,21岁当队长,2011年自掏腰包500万欧元“倒贴”回归巴萨,阿森纳球迷怒烧其球衣,标语:“叛徒不配穿红白!”。
罗宾·范佩西(2012年)
单赛季30球扛起球队,被温格称为“像父亲一样信任他”,以队长身份在2012年转投曼联,加盟曼联首赛季即夺英超冠军,成为枪迷心中的痛。
托马斯·维尔马伦(2014年)
最后一位“被卖队长”,转会巴萨后沦为“吉祥物”,但随队躺赢西甲+欧冠,枪迷调侃:“卖队长换钱,队长去蹭冠军。”
阿森纳2006年修建酋长球场耗资4.7亿英镑,俱乐部每年需偿还2000万英镑利息,被迫“卖血求生”,背负巨额债务,转会预算紧缩,温格被迫“开源节流”。为省钱推行“童工合同”,核心球员周薪仅为竞争对手一半(如法布雷加斯8万镑vs曼联鲁尼25万镑),导致球队陷入年年卖队长的恶性循环。
直到2018年克伦克全面控股,虽被骂“吸血鬼”,但其子约什·克伦克推动商业开发,俱乐部财政得以好转,克伦克集团近年加大投入(如引进赖斯、哈弗茨等),阿尔特塔执教后,阿森纳重返欧冠并成为英超争冠热门。在24/25年欧冠四分之一决赛首回合较量,阿森纳3:0大胜皇马,似乎预示着这支最不阿森纳的阿森纳,要打破自己在欧冠赛场上的某种宿命轮回。
或许老球迷还会想起那些年被卖掉的队长,以及那句经典自嘲:“队长年年有,明年卖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