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体育网

欢迎来到足球的世界

盘点足坛那些改变位置后成为巨星的球员(第五期)

国际足坛上有许多球星,在职业生涯中尝试了多个位置,有些是球队技战术或者是人员变化需要,有些则是主教练根据球星本身的身体技术特点为球员特别打造。下面小编就为各位读者大大盘点下国际足坛那些改变了最初球员位置反而成为了巨星的球员,排名不分前后,如有遗漏,望各位读者大大私信提醒。

保罗·马尔蒂尼(右后卫——左后卫——中后卫)

AC米兰的传奇、历史上最伟大的3号球衣所有者,保罗·马尔蒂尼职业生涯从16岁开始,到43岁退役,将全部精力都贡献了AC米兰和意大利国家队。大部分球迷都知道,马尔蒂尼最早是踢左后卫的,到了职业生涯中后期,才转型踢的中后卫,下面小编就详细为各位读者大大说说马尔蒂尼的职业生涯为什么会从一名伟大的边后卫转行踢中后卫。

最早在米兰青训营,马尔蒂尼踢的是右后卫,短短两年时间就踢遍了意大利各支青训队无一对手(事实上好像确实是这样,马尔蒂尼同时期意大利足坛好像是没有特别强的左前卫或者左边锋)。到了差不多14岁的时候,马尔蒂尼忽然决定要练自己的左脚技术,改行去踢左后卫。一说是马尔蒂尼觉得自己再踢右后卫可能会遇到一个挑战对手,没什么意思;另外一个说法是当时AC米兰的左后卫急需更新换代,踢左后卫可能在将来能更好的在俱乐部踢上比赛(小编觉得第二种说法更符合实际情况)。

从1985年1月初次登场,到1985-86赛季坐稳AC米兰主力左后卫,马尔蒂尼只用了一个半赛季就征服了球队。年轻时候的马尔蒂尼,拥有历史级别的身体素质,186的身高配合极快的速度,往往一个上抢就能破坏对手的进攻(1988-89赛季,和皇马的比赛,马尔蒂尼多次利用快速启动完成上抢,将皇马的桑切斯彻底防死)。同时优秀的防守能力,能在破坏对手进攻的同时获得球权,立马展开反击。在上世纪80年代,马尔蒂尼在整个AC米兰的攻防体系中,一个人就承担了整个左路的攻防任务(利用铲球不但完成了球权的反转,同时快速起身带球反击)。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马尔蒂尼的技术愈加出色,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展现出了其高超的球技和技战术水平。同时多个赛季的比赛磨炼,让马尔蒂尼在攻守两端显得愈加的游刃有余。1994年世界杯期间,由于巴雷西的受伤,马尔蒂尼甚至在世界杯期间开始踢其了后场自由人的角色。同时由于在左边路的绝对实力,意大利国家队多次让马尔蒂尼在左前卫的位置上去踢比赛。1996年欧洲杯,意大利摆出了四后卫的防守体系,但在比赛中一直是三后卫,问就是马尔蒂尼在比赛中一直踢的是左前卫或者是左后腰。可以说上个世纪90年代,意大利一直是世界劲旅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拥有马尔蒂尼。

到了1999-2000赛季,当时的AC米兰陷入了用人荒,无奈之下,主教练只能将马尔蒂尼多次安排在球队中后卫的位置上。在中后卫的位置上马尔蒂尼没有展现出任何不适,仿佛就像踢了很多年的中后卫一般,立马就成为了米兰后防线的中流砥柱。到了2002年世界杯,前两场小组赛,马尔蒂尼还是踢着国家队的左后卫,当时所有对手都知道,只有打破马尔蒂尼的边路防守球队才有进球的可能(对手当时没有好前腰,只能通过边路传中的方式完成进攻)。前两场小组赛,马尔蒂尼踢的很挣扎,于是第一次主动要求踢中后卫。

在世界杯结束后,马尔蒂尼正式将自己的位置固定在中后卫位置。在AC米兰,他和内斯塔组成的双中卫组合一度被评为欧洲足坛最佳中卫组合。

菲利普·拉姆(右后卫——左后卫——后腰)

和其他的德国球星相比,拉姆可以算是一个另类。拉姆没有以往印象中德国球员高大的身材和粗狂的球风,反而灵巧和技术成为了拉姆的代名词。

拉姆很小的时候就加入了拜仁青训营开始练级,一路打怪到2003年夏天,才正式加盟拜仁一线队。但当时球队的主力右后卫是法国队主力萨尼奥尔,拉姆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挑战其主力位置。为了获得更多的比赛锻炼,拜仁将拉姆外租至斯图加特。

当时斯图加特正在大力培养自家球队青训瑰宝,同样也是右后卫的辛克尔,当时球队的主教练马加特却十分看好拉姆,于是在和拉姆沟通后,马加特将其安排在了左后卫的位置上。

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拉姆就适应了左后卫的踢法,防守中善于利用卡位完成抢断,进攻中不但可以完成传中,还能利用右脚优势,形成内切。一时间能左能右的拉姆成为了德国足坛的香饽饽,还成功入选了德国国家队。

2005-06赛季完成了租借后,重新回归拜仁的拉姆遭遇了伤病,伤愈后很快就替代了利扎拉祖成为了球队的主力左后卫,并以主力左后卫的身份随队参加了2006年世界杯。在世界杯后,俱乐部就重新安排拉姆踢右后卫,此举引起了当时国家队主教练勒夫的强烈不满。

重新踢回右后卫,拉姆没有任何不适,和在左路一样,在防守端利用技术和速度掩盖身材上的不足,同时犀利的突破和不断的前插,精准的传中,让球队在进攻端中拥有的更多的选择。这一时期的拉姆,经常被球迷纳入和麦孔、阿尔维斯、科尔等球员足坛最佳边后卫的评选中,其队友在一次采访中高调表示,拉姆一定是当今足坛最佳的边后卫,但另外一名边后卫是谁,就要看拉姆是踢左后卫还是右后卫。

到了2013-14赛季,拜仁迎来了重大改变,在巴塞罗那改变了足坛格局的瓜迪奥拉成为了球队的信任主教练。为了配合瓜迪奥拉的战术需要,拜仁一改以往作风,在转会市场不断投入,以满足瓜帅对球队中场特别是后腰的要求。在执教了几场比赛后,瓜帅却选择拉姆作为球队的后腰,这一举动引发了球迷不满。一是因为球队为瓜帅配备了多名后腰,二是球队的边后卫存在人手短缺,但瓜帅表示,拉姆的球商是他见过最优秀的球员。很快拉姆就用优异的表现报答了瓜帅,在后腰位置上的拉姆,除了头球外,其他各方便都显得是那么的优秀,无论进攻还是防守,尤其是在球队的调度方面,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名只踢了几场比赛的后腰。

令人惋惜的是,此后的拉姆陷入了伤病困扰,严重的影响了拉姆的球场表现。

吉奥吉奥·基耶利尼(中场——边锋——左后卫——中后卫)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大大看过小编之前写的关于赞布罗塔的文章,而这次小编写的基耶利尼和赞布罗塔有着很大的关系。

基耶利尼6岁就加入了利沃诺俱乐部青训营,最早的时候被教练安排在中场的位置上。大概到了12岁的时候,基耶利尼的身体优势明显,教练就将基耶利尼安排到了边锋的位置上。15岁左右,随着同龄人的成长,基耶利尼的身体优势不再明显,而且当时球队的战术,需要基耶利尼承担比较重的防守任务,在和教练多次沟通后,基耶利尼被教练安排到了左边后卫的位置上。

16岁起基耶利尼就开始代表利沃诺出站职业联赛。在为俱乐部出站四个赛季并成功将球队升入意甲,基耶利尼在2004年转会到了佛罗伦萨俱乐部(实际上是尤文图斯买了基耶利尼,然后将其一半的所有权卖给佛罗伦萨,由于佛罗伦萨出价更高,因此基耶利尼转会到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的一个赛季里,基耶利尼表现出色,因此到了2005-06赛季,尤文图斯便将一半所有权收回,基耶利尼转会到了尤文图斯。

和之前两家俱乐部不同,当时的尤文图斯首发左后卫是赞布罗塔,基耶利尼不具备将首发位置抢回的实力。但随着泽比纳的受伤,赞布罗塔去了右路,基耶利尼开始获得了比赛的机会。随后爆发的电话门事件,赞布罗塔转会离去,基耶利尼愿意跟随球队降级,于是到了2006-07赛季,基耶利尼坐稳了球队主力左后卫的位置。

本以为到了经过意甲的比赛锻炼,到了意乙的基耶利尼可以大放异彩,结果却是基耶利尼速度较慢、上抢凶狠容易失位等特点被意乙的各支球队发现并放大,一时间基耶利尼镇守的左边路成为了对手的突破点。加之俱乐部降级后,球队人员流失严重,主教练只能让基耶利尼暂时出任球队中后卫。

结果到了中后卫上,基耶利尼本身的缺点被很好的掩盖,而且由于身后还有队友的保护,凶狠的上抢成为了基耶利尼防守的一大特点。在赛季结束后,俱乐部成功升级。

重新回到意甲的基耶利尼,不断提高着自己的防守技巧,在随后的10余个赛季中,一直是尤文图斯和意大利国家队后防的中流砥柱。

保罗·斯科尔斯(影锋——前腰——中前卫)

斯科尔斯最早走上足球道路并非是来自对足球的喜爱,而是因为从小斯科尔斯就体弱多病,选择足球仅仅是父母希望能通过足球来让斯科尔斯身体得到锻炼,从而增强体质。

尽管身体单薄,但很快斯科尔斯就体现出了超过同龄人的足球天赋。1985年,11岁的斯科尔斯就在奥海姆竞技俱乐部青训营一个赛季攻入过70粒进球。优异的表现很快让斯科尔斯获得了英格兰足坛的青睐,1991年,17岁的斯科尔斯加入了曼联青年队。

在加入曼联前,斯科尔斯在场上一般是以影锋的身份,埋伏在球队高中锋的身后。在加盟曼联后,教练很快就发现斯科尔斯的身体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对抗,让其继续踢影锋反而会对球队的进攻形成不利影响。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教练建议斯科尔斯将位置后移,试试前腰的位置。

到了前腰的斯科尔斯,很快就适应了新位置的比赛风格,在比赛中,斯科尔斯减少了突入对手禁区的次数,远射成为了斯科尔斯新的招牌。

1994-95赛季,曼联队内坎通纳的缺席,给了斯科尔斯登场机会,尽管数据上没有坎通纳出色,但是斯科尔斯的表现还是获得了曼联的认可。

从1994-95赛季起,斯科尔斯成为了曼联的主力中场,尽管从位置上斯科尔斯是球队的前腰,但在比赛中,佛格森教练并没有给斯科尔斯限制,整个球场都能看到斯科尔斯的身影。无论是后撤接应队友,还是在比赛中的组织调动,甚至是帮助球队完成最后的致命一击,斯科尔斯都完成的十分出色。

到了2004-05赛季,由于鲁尼的加盟,斯科尔斯再次选择将位置后撤,给以鲁尼更大的活动空间。到了2006年1月,由于收到眼部伤病影响,斯科尔斯缺席了半个赛季的比赛。等到2006-07赛季,球队战术发生改变,从此前的442变成了433,C罗、鲁尼和特维斯组成了球队新的进攻组合,而斯科尔斯的位置则被安排在了中场。以往球队的组织任务更多的是由贝克汉姆和吉格斯在边路完成,但在新的战术中,斯科尔斯被佛格森赋予了组织球队攻防的重任,一时间,斯科尔斯能否完成这样的战术转变成为了球迷的热议。

在新的战术体系下,斯科尔斯很快就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在进攻中,斯科尔斯减少了自己的任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跑位和传球上。尽管不擅长防守,但是斯科尔斯总是利用不知疲倦的奔跑完成对对手的堵截。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Powered By Z-BlogPHP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