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是什么?不少患者朋友可能真不大了解。先前有一个真实的门诊案例,一位女士问:“我淋巴结上长结节了吗?”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淋巴结示意图
其实淋巴结就是我们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我们的身体里有成千上万个淋巴结,主要起到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的作用,它们就像身体里的 “检查站”,其实正常的淋巴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的大小在2mm-5mm左右。但当我们身体出现炎症或者感染的时候,检查站会迅速 “启动防御模式”,“战士们(免疫细胞)"大量增兵增员,淋巴结就会肿大,这个时候淋巴结的直径可能超过1cm。我们可能通过触摸或者看彩超都能发现它的踪迹。
肿大淋巴结与正常淋巴结
那么回归我们一开始的问题,如果颈部出现淋巴结肿大一定就是转移了吗?其实不然,最常见的咽炎、中耳炎等急性慢性的炎症,甚至我们经常说的“上火”都有可能,这个占了淋巴结肿大的大部分,只有少部分可能是结核杆菌导致的淋巴结核、以及淋巴瘤,甚至我们今天的主角“甲状腺癌转移”。
那怎么区分呢?
一、先看发生位置,初步判断淋巴结肿大是否可疑
炎症导致的正常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生在下颏下颌区域,也就是颈部淋巴结分区的一区二区,能触摸到明显的肿物。
而甲状腺癌的转移往往发生在颈部中央区(气管周围甲状腺区域)也就是淋巴结分区的六区,是常见转移部位,相对容易处理;另外可能发生在侧颈区位置(颈部胸锁乳突肌区域)也就是淋巴结分区的三区四区,这个时候处理难度可能会增加,较少出现在二区。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二、再看身体发出的 “预警信号”:这些症状要警惕!
质地硬、活动差:良性淋巴结摸起来柔软,像嘴唇的触感,圆溜溜的能推动;转移的淋巴结常质地偏硬(类似鼻尖或额头),且固定在皮下,推不动。良性肿大通常会随着炎症消退而缩小,而恶性转移时的肿大往往是无痛、持续且质地坚硬的肿块融合成团:如果转移的淋巴结数量多,可能会相互粘连,形成一个较大的硬块,甚至能看出脖子局部变粗、不对称当转移的淋巴结长大到一定程度,会压迫周围的器官和神经,出现呼吸困难、吞咽不适、脖子发紧发胀,声音嘶哑等症状。全身 “警报”:少数人会出现低热、盗汗、体重莫名下降,这可能是癌细胞扩散的全身反应。当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做彩超排查。
侧清甲状腺癌手术患者
三、彩超单上的 6 个 “危险信号”,提示淋巴结可能已转移
1. 淋巴门消失:转移的 “早期信号”
正常淋巴结结构像 “夹心饼干”:外层是皮质,中间是髓质,中心的 “门洞” 就是淋巴门(负责血管、神经进出)。癌细胞从皮质开始侵犯,最先破坏的就是这个 “门洞”。报告若写 “淋巴门结构消失”,可能是转移的最早迹象,需进一步检查。
2. Solbiati 指数<2:形状越圆,危险越高
Solbiati 指数即淋巴结 “长径 ÷ 短径” 的比值。正常淋巴结像 “细长条”(比如长 2cm、短 1cm,比值 = 2),比值≥2 多为良性;若比值<2,说明淋巴结变 “圆” 了(比如长 1cm、短 0.8cm,比值 = 1.25),形状越圆,恶性可能性越高。
Solbiati 指数
3. 高回声或等回声:回声 “变亮” 要警惕
正常淋巴结在彩超下是 “暗暗的” 低回声(类似平静的湖面);若报告写 “高回声”(像阳光下的水面反光)或 “等回声”(和周围组织亮度差不多),可能是癌细胞侵占后改变了密度。若同时出现 “内部回声不均”,提示淋巴结可能已发生囊性变,危险度升级。
4. 囊性变或液化:出现 “水泡” 先怀疑恶性
良性淋巴结很少有 “囊性变”(内部出现类似水泡的液性区域),一旦报告提到 “囊性变” 或 “液化”(液性区域更明显),几乎要先考虑转移。比如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淋巴结,常出现这种 “囊泡样” 改变。
淋巴结钙化
5. 钙化:小砂粒或大斑块都是 “警示灯”
淋巴结内的钙化分两种: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多为 “砂粒样钙化”(像细小的沙子),髓样癌转移则可能出现 “粗钙化”(直径>1cm 的斑块)。报告若写 “可见钙化灶”,无论大小,都是恶性的高危信号。
6. 血流信号紊乱:“乱长” 的血管暴露问题
正常淋巴结的血流集中在淋巴门,像 “中心放射状”;转移后,正常血管被破坏,癌细胞会 “诱导” 新生血管乱长,报告可能描述为 “内部及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像杂乱的蜘蛛网),这是恶性的典型特征。
四、如果发现异常怎么办?3 步走,别慌!
淋巴结穿刺示意图
若症状和彩超报告 “对得上”,也不必恐慌,按这 3 步处理:
结合原发病灶进一步检查:比如甲状腺癌患者,可以做增强 CT、穿刺活检FNA(取少量组织化验),明确是否真的转移。规范治疗不拖延:转移淋巴结需要手术清扫淋巴结,如果转移数量多需配合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早期干预预后大多较好,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太大影响,不用担心危及寿命。心态要调整好:积极的诊断治疗不恐慌,不迷茫,发现有淋巴结肿大不要自乱阵脚,甲状腺癌即便有转移,预后也远好于很多其他癌症,积极配合医生,大概率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医生简介:
史宪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医学院访问学者,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超声医学分会理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腹部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
医生擅长:擅长甲状腺、乳腺、前列腺等的超声诊断与微创介入治疗
主职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