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联合英国人搞出军事同盟,无视欧盟和北约
伦敦与柏林声称关注联合防御,其真实目的何在
作者:斯韦特兰娜・戈姆齐科娃
图片中: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与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从右至左)
本文评论员:
鲍里斯・梅茹耶夫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对伦敦进行正式访问刚满一周,7 月 17 日,弗里德里希・默茨便首次以德国总理的身份到访伦敦。他此行是为了与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签署一项双边军事合作协议。
据德国《焦点》杂志报道,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柏林与伦敦首次签署此类防御协议。而该协议被官方宣称为 “全面友好条约”。
该 “友好条约” 规定,若其中一方遭受武装袭击,双方将相互提供军事援助 —— 对一国的威胁将被视为对另一国的威胁。此外,双方还达成协议,将在北约东翼 “携手行动”。
双方尤为重视联合研发新型远程导弹系统 ——“深度精确打击”(Deep Precision Strike),该系统的射程超过 2000 公里。
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建成这一系统,正如该杂志所指出的,“这将通过大量的工业投资,促进英国及欧洲国防 sector 的发展”。
根据协议,德国国防科技专业公司 Stark 将在英国西南部的斯温登市建立其首座德国境外工厂,用于生产人工智能无人机。
此外,双方计划 “开展联合出口活动”,以吸引其他国家订购其生产的国防产品,包括 “台风” 战斗机和 “拳师” 装甲车。
彭博社指出,对德国而言,防御方面的合作意义尤为重大,因为英国与法国同为欧洲仅有的两个核大国,而德国自身并不拥有核弹头。但在新的英德协议中,并未直接提及核武器。
然而,同为北约成员国的英国与德国,为何还需要这样一项单独的协议?此类举措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SP》杂志请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政治学家鲍里斯・梅茹耶夫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评论:
“其逻辑大致如下:一方是欧盟成员国,另一方则不是。
一方是欧盟的经济引擎,另一方则处于欧盟之外。其中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另一个国家虽没有,但被视为经济强国,尽管目前在一定程度上正经历危机。
在我看来,他们正试图在欧洲土地上打造类似 AUKUS(澳英美联盟)的组织。也就是说,建立一个新的联盟,未来整个欧洲的军事力量都将围绕它来构建,可以这么说。
事实上,这无疑是一件独特的事情。因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自七年战争(18 世纪中叶的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 —— 编者注)以来,从未有过此类英德协议。
诚然,人们会想到拿破仑战争时期,但那时的结构更为复杂。而在七年战争中,英国是普鲁士的盟友,这与当前的情况极为相似。
要知道,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它打破了所有先前的假设。因为要知道,英国曾是反对德国统一的主要力量。
如今,它基本上绕过北约、绕过欧盟,与这个经济强国联合,打造一个军工核心。未来的欧洲将围绕这个核心构建,但这并非布鲁塞尔的欧洲,也非北约的欧洲 —— 即不是欧盟和北约,而是某种新的联合体。
我不清楚这个联合体将如何命名,但它可能会围绕这一英德纽带形成。
《SP》:鉴于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声称德国军队准备好 “杀死俄罗斯士兵”,我们应如何应对这一情况?
“当然,当前局势十分危险。因为这一切都直接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尤其是在波罗的海地区。
目前尚无太多可说的。但如果再次与美国开启谈判框架,我认为此类联盟问题必须被提上日程。
对我们而言,跨大西洋集团存在无疑会有利得多,这样一来,远在天边的美国就能在某种程度上阻止其卫星国崛起。
但显然,这已成为过去。遗憾的是,我们如今所面临的,是多极化以及美国在欧洲领导力削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然,这对我国构成了威胁。因此,俄罗斯的任务是想办法维护国家利益,同时避免直接卷入冲突。
《SP》:这真的只取决于我们吗?
“我认为,我们在这方面也能有所作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包括我们的外交能力。
越早明确划定所谓的‘西方势力范围’(最好是整个西方集体,而非像他们现在试图建立的那种联合体)与俄罗斯势力范围的边界,欧洲的局势就会越稳定。这其实就像冷战时期的状况。
遗憾的是,没有双方的互信,局势就无法稳定。而互信或许已无从谈起。但双方至少可以达成共识,明确哪些边界是不可逾越的。”